按:該文來源自“龍江畔的自由港灣——王奕的博客 ”。安慶師范大學魏遠征教授觀賞張福南根藝作品《少女之春》后推薦
丑到極致的《老妓》
羅丹雕塑《老妓》
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奮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優良傳統,對于古希臘雕塑的優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
這是羅丹根據法國詩人維龍寫的一首詩《美麗的歐米哀爾》而塑成的。歐米哀爾年輕時曾紅極一時,而老年時處境凄慘。
在羅丹的藝術創造下,這個老妓彎著腰,駝著背,她的絕望的目光,兩乳干癟的胸膛,干藤條般的手臂,滿是皺紋的肚皮,松弛無力的肌膚,骷髏般的軀干……都顯出可怕的衰老??梢哉f是種種衰老集于一身。據說,不少女觀眾看了這尊雕像,都用手把眼睛捂住,連聲叫道:“哎呀,太丑了!太丑了!”
然而,《老妓》又是一尊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藝術珍品。這是因為《老妓》丑的外形,是藝術化、典型化了的丑,它真實深切地表現了她那愁苦、悲哀、絕望的心情,那些扭曲的線條,也互相和諧地融化在她的身上雕塑藝術作品賞析,生動顯現出老妓的干癟、顫栗、僵硬,引起人們心靈的震撼和恐懼。
那吃人的社會吮吸干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婦女的血肉,吞噬了她的青春,然后丟棄了她。
羅丹通過這一藝術形象,表達了他對那個吃人社會中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同情,使它成為那個時代吃人制度的一面鏡子。于是,人們同情她憐憫她,更加痛恨那丑惡的社會,引起人們對美的懷戀、熱愛和向往。
附:藝術的美與丑(文字來源于網絡)
攝影:夏哲騰
對這位全身布滿松樹皮般的皺紋、骨瘦如柴的婦人,恐怕沒有人會認為這形象很"美"??墒橇_丹卻認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謂丑,在藝術中能變成非常美","在藝術中雕塑藝術作品賞析,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他還說:"自然中認為丑的,往往要比那認為美的更顯露出它的性格,因為內在的真實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皺蹙穢惡的瘦臉上,在各種畸形和殘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來"。
“在藝術中,只是那些沒有性格的,就是說毫不顯示外部和內在的真實的作品雕塑藝術作品賞析,才是丑的?!?/p>
人們從這個老娼婦的身上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她也有過青春年華,她也有過如花似玉的面容和身體,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呢?這是人生不可逃脫的命運,還是社會造成的?羅丹的偉大在于以一種近乎殘忍的真實,把這個悲劇形象的靈魂和肉體呈現在人們面前。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