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杜夢堂(上海)開春首展“水與土”盛大開幕,展覽呈現美國當代藝術家杰思敏·莉特( )和杰·柯彼(Jay )逾22件/組陶瓷裝置以及近10件繪畫作品。
干燥的天氣,JL#21,2017,布面油畫,藝術家署名,標注日期,280x ,孤品,?
本次雙個展取陶瓷成型元素“水與土”為展覽名稱,在兩位藝術家手中,陶瓷或作為藝術家身體創作語言的延展人體雕塑藝術,或表現為對材料本身的實驗和探索。與中國傳統概念中的輕巧、細膩、光滑的中國瓷不同,本次展覽中的陶瓷極具西方風情。與其稱之為陶瓷,或許稱之為“陶”更為貼切。
在展覽中我們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辨識出作品屬于哪位藝術家。杰思敏·莉特的作品帶著濃重的女性藝術色彩人體雕塑藝術,傳統的藝術教育出身,一直從事油畫、水彩創作,讓其作品呈現出明顯的后印象主義西方現代藝術面貌。
杰思敏·莉特( ),出生并成長于美國的新銳當代藝術家,背景為《干燥的季節》
《干燥的季節》中叢林間不辨天空和海洋,好似神秘的熱帶叢林,陽光映照下的綠色草地雨水充沛,草地上徜徉著慵懶的閑散的女人體人體雕塑藝術,這似乎都在向高更致敬。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畫中的女人體好似在干燥天氣里迷失在林中的一群母鹿,終于找到了甘之如詒的泉水,便安逸地停留于此。相較于陶瓷創作,杰思敏·莉特的繪畫作品顯得更為柔美,卻也同樣透露著質樸的原始主義風格。
觀杰思敏·莉特的陶瓷作品,甚至能讓人聯想到管道升《我儂詞》中的詩句——“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惫艿郎眠@首詞成功打消了趙孟頫納妾的想法,一時傳為佳話。
杰思敏·莉特以陶土為材料塑女人體,或優雅端坐于海浪樣式的貝殼上,或困于籠中,身體作為一個意象投射到她的作品中,這一意向中包含著她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所獨有的敏銳和細膩,同時也表達著她對于女性身份和形象的認知。
頻頻出現在杰思敏·莉特作品中的另一個符號就是向上噴涌的泉水,藝術家坦言,水就像“life”,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
“女人與水是我最重要的創作主題,水孕育著自然界與神話世界的紛繁物種,是神圣的生育象征?!痹儆^看那件端坐于貝殼中的女人體雕塑,波提切利《維納斯誕生》中維納斯站在貝殼上的形象輕而易舉的呈現在腦海里。
杰·柯彼(Jay )是一位美國藝術家
現生活和工作于加州長灘
另一位藝術家便是杰·柯彼(Jay ),同樣來自于美國,但卻已經是一位“大叔”了,與1984年出生年輕的杰思敏·莉特截然不同,杰·柯彼是一位有著豐富的藝術理論學習和教授背景的藝術家。
早在大學學習哲學與文學期間,杰·柯彼就開始使用陶土進行創作,大學畢業后他曾前往日本學習茶道陶藝,之后輾轉于東西方藝術體系間,歷經了數十年對陶瓷創作的探索和實驗。
是不是很有辨識度?在一群“女性藝術家作品”中,這些粗礪的大型器物,一看就是男人的手筆。東方文化無疑是杰·柯彼創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器物好像放大的茶器,日式美學以一種巧妙的尺度呈現在現代造型中,賦予陶瓷作品簡約優雅的審美趣味。
然而,對杰·柯彼來說更為關鍵的是他對于陶瓷材質本身的實驗,創作中他深入到制陶過程與陶瓷史的核心,傾入大量時間對釉料和琺瑯進行大膽實驗,將傳統陶瓷創作轉譯為一種哲學思考和文學表達。在杰·柯彼看來,陶瓷創作本身探索的是形式與質料、美與丑之間的關系和張力。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近五年來的最新創作,釉料的使用帶有隨機性特點的實驗探索,在調制釉料配方時,杰·柯彼自稱以類似廚師烹飪的手法逐步填料增色,對不可知性敞開懷抱以求非常規的全新樣式。
本著對藝術語言的探索精神,兩位藝術家以“水與土”為材料,試圖建立一種自我與陶瓷、前輩與后輩、東方與西方的對話。展覽也更為期待能為中國藝術愛好者和藏家提供走進當代陶瓷藝術多緯度的觀賞路徑。
圖、文 | coco
水與土
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雙個展
展期:2018年3月16日-4月14日
地點:杜夢堂(上海)
上海衡山路199號105棟永平里
開放時間:11:00 - 19:00, 周一,周日閉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